當前,新能源產業高速發展,尤其是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擴張,推動鋰需求量保持增量發展。鋰礦資源作為金屬礦產資源之一,全球鋰資源主要存在于鹽湖鹵水和礦石中,根據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已探明的鋰資源儲量大約為9800萬噸,分布形式多樣、范圍廣泛,除鋰礦外,海水、鹽湖中也儲存有大量的鋰資源。
目前,主要提鋰技術為鹽湖(鹵水)提鋰和礦石提鋰兩種,鹽湖提鋰法品質較低,規模擴張需要采鹵量很大,需要的裝置建設成本也較高;鹵水提鋰則主要受制于鹽湖品位、鹵水量和方法制約,而電化學脫嵌技術的提出為提鋰產業提供了一條效率更高的解決方案。
行業技術升級 電化學脫嵌助力提鋰產業發展
鹽湖提鋰通過從含鋰鹽湖中提取鋰資源,其成本較低、資源豐富的特點使得其在鋰產業中占有重要地位。“電化學脫嵌”的概念始于鋰離子電池,是指鋰在電極上不斷充電放電過程中從電極中脫出的過程。鋰離子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即是鋰離子的嵌入和脫嵌過程。而在鋰離子的嵌入和脫嵌過程中,同時伴隨著與鋰離子等當量電子的嵌入和脫嵌。
在對電池進行充電時,電池的正極上會有鋰離子生成,生成的鋰離子經過電解液運動到負極。負極的碳呈層狀結構,其表面一般具有大量微孔,當鋰電子達到負極時即會嵌入到碳層的微孔中,嵌入的鋰離子越多,充電容量越高。同樣的,當電池進行放電時,嵌在負極碳層中的鋰離子脫出,而鋰離子從電極中脫出進入溶液的過程即被稱作脫嵌。
電化學脫嵌作為用來進行鹽湖提鋰是目前鹽湖提鋰領域的一個新型開創性方法,其應用思路是利用水溶液鋰電池脫嵌的反向工作原理,將溶液中的鋰離子嵌在陰極材料中再進行后續處理,采用對鋰離子具有“記憶效應”的脫鋰電池正極材料為電極材料,鹽湖鹵水為陰極電解液,不含鎂的支持電解質為陽極電解液,最終行程一個“富鋰態吸附材料│支持電解質│陰離子膜│鹵水│欠鋰態吸附材料”的電化學脫嵌體系。
在電解過程中,陰極的電子發生還原反應,使得鹽湖鹵水中鋰離子嵌入陰極材料中,進而實現分離,再通過后續的處理分離操作,最終實現高效提鋰的實際效果。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組織的專家委員會經過鑒定,電化學脫嵌提鋰技術相較于產業傳統技術能夠有效處理高鎂鋰比鹽湖鹵水、提高了30%-50%的鋰綜合回收率、擴展了可處理的鹵水品位,在操作上簡單環保、提鋰裝置模塊化、智能化,可組建不同規模的生產線,能夠快速投入生產。
技術可行性獲國內外驗證 鹽湖提鋰技術新時代已至
我國已探明的鋰資源主要分布在 青海、西藏、湖北和四川等,其中鹽湖資源約占全國總儲量的82%,礦石資源約占18%,而含鋰鹽湖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和湖北等地。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快速發展,對鋰資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國內礦石鋰和鹽湖提鋰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數據顯示,國內80%以上的鋰資源來自于鹽湖,但因鋰含量地、雜質較多而難以實現分離提取,加之國內鹽湖分布地區自然環境較為惡劣、交通運輸不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國內擴產速度。
電化學脫嵌提鋰技術能夠適用于低品位、復雜鹽湖鹵水體系,對于原材料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提鋰裝置模塊化、提鋰效率高以及成本低的特點將為企業帶來極大便利。目前,金圓股份作為國內首家實施電化學脫嵌法鹽湖提鋰的公司,已于西藏捌千錯鹽湖鹵水提鋰產業化試驗,建立起了年產 2000t 級碳酸鋰生產線并完成調試,最終實現了生產出合格碳酸鋰產品。
國際市場上,電化學脫嵌提鋰技術同樣得到驗證應用,西藏珠峰安赫萊斯鹽湖、阿里扎羅鹽湖項目中將應用電化學脫嵌法移動式提鋰方艙,預計將在當地多個鹽湖及同一鹽湖不同采鹵區域之間進行全方位的中試工作,目前已啟程發往阿根廷,這也標志著電化學脫嵌法在海外鹽湖應用取得新的突破。
當下,鹽湖提鋰規?;ㄔO正在國際國內市場緊鑼密鼓地進行,國內的設備法鹽湖提鋰工藝供應商仍在努力搶奪海內外市場。依托于企業多年累積的豐富項目經驗和持續技術更新迭代的終端產品,中國企業在設備法鹽湖提鋰領域走在全球前沿,未來在全球市場競爭中,也將有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參與其中,持續完善迭代產業技術,打開新的市場空間。